甜甜圈学习俱乐部为公益平台,使用本站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
感谢 |
谢谢分享,非常有用 |
非常好 |
期待楼主的记录哦。 |
谢谢分享 |
本帖最后由 老唐 于 2022-5-5 12:51 编辑 2022.05.05 世界是很多元的,我的见识与研究领域也是非常狭隘的。关于孩子的教育,我的很多想法也常常会被很多人认为“不现实,有个好成绩才是真的”,这就很难继续讨论了,因为到底什么才是“现实”,这个就扯不清了。 曾经,我自已的学习用了十来年,又用了十来年的时间辅导大宝的学习,走了非常多的弯路,也有了非常多的经验和教训。下面,是我辅导二宝学习的一些打算,与大家分享。 一、学习所需要的能力 (一)明白并做到“如何理解一个知识点” 现在中高考的题目越来越灵活,特别是从八年级开始学物理开始,如果不能理解而靠记忆的话,是很难学好的。对于数理化,现在基本都知道“费曼学习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讲解知识点。但我遇到的很多情况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解书上的知识点,孩子就是换个顺序把书上的内容复述一遍;让孩子自己举一两个例子,孩子也只会把书上的例子或例题复述一遍。问孩子一些“为什么?”比如分数相加为什么不能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孩子就只会说老师说这是不对的,比如“U=I/R,是不是电压越大、电阻越小?为什么?”常常会把孩子绕晕。 但要想让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观点来理解和解释数学与物理的知识点,要想让孩子能够对书上的知识点独立地列举出事例,也许是因为我不够专业,以我辅导孩子的经历,少则大半年,多则两三年,才能够慢慢的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做到什么样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一个概念”并且真正的做到“理解”知识点。并且,知识面越广的孩子,因为见识多,所以更容易举一返三,也更容易做到“理解”知识点。而知识面不广的孩子,让他自己列举一两个事例,无异于闭门造车。 (二)明白并做到“怎么钻研一个知识点” 对于不会的知识点,既使在听了别人的讲解之后,也需要自己再去思考、去理解一段时间,并需要做些习题来巩固。但有很多孩子,面对不会的题目,确实是“束手无策”,不知道该从哪方面下手去钻研难题,在听了别人的讲解之后,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反思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么做。 比如小学数学,如果孩子能够理解小数、分数、比例三者之间的联系,那很多题目就会有好几种可选的思路,可以花点时间逐一尝试并找到正确的解法,也可以找到多种解法并在尝试过程中亲自体验到各种解法的优劣。但如果孩子没有深入理解小数、分数、比例之间的关系,那一种解决不行之后,孩子完全无从考虑其它的思路,即使给孩子再多的思考时间也很难做到。而要让孩子明白并做到这一点,同样的,也需要一两年时间,并且要求孩子有广泛的知识面。 二、 能力的培养 因为我带自己的孩子、带别人的孩子,在这方面确实是非常费力,所以很留意别的老师是怎么去启发孩子的。现在各种视频分享平台,都有很多老师讲解例题、讲解知识点的视频可供借鉴。遗憾的是,我还没有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或讲课方法。各个平台上老师在讲解物理或者数学的难题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直接给出解题过程,没有哪个老师能够从一个普通学生的角度去尝试该如何去思考这些难题。 至少在数理化生这几科,培养孩子去“理解”而不是“记忆”一个知识点,培养孩子该如何去“钻研”而不是“听讲”一道难题,常常需要耗时一两年。并且,一个显著的规律就是:孩子的知识面越广,培养这种能力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但要培养这种能力,面临的另一个矛盾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过程,需要孩子不断的试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但对于孩子来说,明明靠记忆和背诵在小学能够得到高分,明明靠记忆和背诵在初中也同样能做出大量的题目,能有一个不错的分数,那么孩子为什么要费神费力费时间去思考“为什么?”。并且,由于把时间花在了理解和思考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记忆和练习,成绩反而有可能退步,孩子会更加抵触。 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在初中请了我们当地比较有名的一个在职的数学老师一对一辅导数学。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就是辅导班老师讲的难题都能听懂、老师讲完之后发的练习题即使很难也难做出来,但考试时就一塌糊涂。在多年以前,孩子的父母很苦恼,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都以为是孩子遇到考试就紧张导致发挥失常。之后我才彻底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老师辅导的时候直接讲解题目、讲解思路,孩子听课主要是靠记忆,刚听完靠记忆去解题所以能做出难题。但记忆是机械的,并且也是会逐渐淡忘的,所以考试时一来对解题套路记忆不深记忆出错了,二来题型和原来差异较大了,所以自然就不会了。 这几年我在带英语的同时也先辅导自家大宝的数理化,刚开始一两年也走了一些弯路,后来才开始引导孩子运用费曼学习法、思维导图等等各种工具,去培养孩子理解问题的能力。 但一方面在开始的时候孩子确实是有抵触的,那培养的效果自然非常非常差,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就需要很长时间。毕竟理解是纯粹的脑力劳动,孩子如果抵触的话那是完全没办法的。二来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时间一般都比较紧张,更何况知识面的拓展更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所以虽然有一些成效,但不太明显。 我家大宝在高中阶段,我就没让孩子大量刷题,而是让孩子大量阅读。高中三年里,读完了包括英国A-Level高中的《社会学》、《心理学》、《批判性思维》、《国际政治》、《世界历史》甚至还有美国高中《烹饪》等等十本左右的教材,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直到最近一年孩子上大学了,再加上国外的大学更多的的引导孩子去思考去研究,所以现在孩子的学习能力才算是走上正轨。并且,由于高中阅读的那些书籍的影响,现在在大学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论文明显受益很多。 三、小学生要学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点:“小学生不是看他学到了什么,而是看他怎么学的”。 所以对于二宝,现在还在幼儿园中班,但计划中: 小学前不上幼小衔接,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多亲子共读。 小学阶段语文:采用大语文的思路,多读,读完之后一是和父母一起讨论,二是听听大语文老师的讲解,三是看看百家讲坛、跟着书本去旅行这类纪录片。不会以抄写、背诵为主。 小学阶段数学:多看科普书籍。小学数学学的是“计算”,初中以后才学的是需要抽象、归纳、推理、演绎的真正的数学。要掌握抽象、归纳、推理的能力,大量的科普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思维习惯: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引导孩子用费曼学习法来复习。 作业习惯:把作业当做考试,限时完成、及时订正、反思错题、钻研难题。并且,把计算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作业当中。 四、 什么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小学阶段,如果重阅读而轻背诵轻练习,成绩肯定不会好,甚至垫底。因为辅导英语的关系,和别的父母也经常交流。大约一半的父母是不能接受这一点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只有孩子成绩好了,孩子才有自信有自尊,才有学习的动力,至少不会被老师找家长。 就我的学习和观察,我并不认为孩子的成绩好坏与学习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小学阶段成绩很好上了初中变得非常叛逆成绩一落千丈的也见过太多太多。我自己也是如此,在初中以前成绩非常差,高中开始努力成绩拔尖,上了大学又成绩垫底,参加工作以后又开始努力学习,几起几落。不过,这些都是个例,还没有看到足够的统计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但成绩不好会被老师找家长倒是真的。所以重点还是要把握这个“度”,分配好机械背诵、练习与阅读之间的关系。 让孩子把主要精力花在抄写、背诵、刷题上,我肯定不会的,因为打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抄写和背诵,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和实践。从长远来看,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我认为比眼前的成绩重要的多。孩子的妈妈现在也能够接受这种观点,但要求孩子的成绩不能太差。不过,阅读量大的孩子,也不至于成绩很差,倒是会很懂事,不至于成为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再花点心思做做老师的工作,老师这一关应该是能通过的。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小学阶段的学习,还是要以多阅读、多讨论、多思考为主,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如果到初中再培养,没有一两年时间见不到成效。至于背了多少诗文,计算速度与正确率,我不会太在意。 个人一管之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
跟我娃一样大,五岁半 |
孫滌生 发表于 2022-5-5 19:05 人家至少目前为止还不是骗别人 |
感谢分享好资源! |
中学 / 2025-01-06
小学 / 2024-09-18
原版教材 / 2024-09-03
小学 / 2024-09-13
其它英文资料 / 2024-10-11
其它英文资料 / 2024-10-01
小学 / 2024-10-21
小学 / 2024-09-04
小学 / 2024-09-03
小学 / 2024-10-07